孔子谓季氏,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熟不可忍也?”
季氏,目前主流的说法有三。
《左传》(昭公二十五年)、《汉书 • 刘向传》记载是季平子。
季平子(?—前505年),季孙氏,名意如,季孙宿之孙,季悼子季孙纥之子。鲁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年),叔孙昭子将鲁政让位给他。鲁昭公在二十五年(前517年)九月联合不满季孙氏的郈昭伯和臧昭伯发动袭击,但叔孙氏、孟孙氏出兵救援,杀了郈昭伯并打败鲁昭公的亲兵,鲁昭公兵败逃到齐国,流落国外到死。
季孙意如对家臣南蒯不太尊重,南蒯于昭公十二年(前530年)据费邑反叛。季孙意如收买民心并以武力攻打两年才获胜,南蒯逃亡齐国。
季孙意如死后,其家臣阳货掌权,囚禁其子季孙斯,控制三桓,并在鲁国执政达三年之久。
《韩诗外传》、《史记 • 鲁周公世家》以为季康子
季康子(?—前468年),季孙氏,名肥,东周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。季桓子季孙斯之子。
马融《注》认为是季恒子
马融年少好学,精通经学。他编辑注释了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等,并著有《三传异同说》。
季桓子(?—前492年),姬姓,季孙氏,名斯,谥号桓,春秋鲁国大夫。季平子季孙意如之子。
目前并无统一定论,暂且不表。
八佾,指的是古代的礼乐舞蹈,八人一行,一行为一佾,故而这里的八佾指的是六十四人。
八佾舞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舞蹈,是祭祀舞蹈中规格最高的,为天子所用。八佾舞的表演者分纵横八列,每列八人,共六十四人。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,应该是天子八佾,诸侯六,卿大夫四,士二。
忍,通常译作“容忍”、“忍耐”之意,但我认为不妥。
接合当时的背景来看,原因有三。
- 一、孔子本无意讨伐季氏;
- 二、季平子削弱鲁工室,鲁昭公不忍,出走于齐,后至晋,终死;
- 三、《贾子 • 道术篇》所述:“恻隐怜人谓之慈,反慈为忍。”
所以,忍字则应理解为慈的对义词:狠。
故而整句的翻译可以是这样:
孔子谈到季氏时说:”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礼乐舞蹈,这都能狠心做得出来,还有什么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?“
原创文章,作者:蓝洛水深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blog.lanluo.cn/12077